HoloLens的这个功能才是关键,却没人注意到!
增强现实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尽管发展缓慢,AR也以各种不同的技术形态存在了二十年以上了。即便如此,微软HoloLens仍然是一款非常惊艳的概念产品,它对于这个产业最大的贡献在于首次为消费者带来了沉浸式的3D AR体验。
尽管AR厂商们放出的概念视频非常酷炫,但从实际角度来说,此类产品如果不解决一个基本问题是无法实现宣传片里的那种效果的,那就是内置式移动位置追踪功能。个人认为这也是在HoloLens上实现的技术中处于杀手锏级别的技术。
微软的技术基于自家Kinect设备,使用RGB-D传感器实现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虽然现在开发此类技术的厂商有很多,但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却仅此一家。如果追踪的准确度不够或是延迟太大,虚拟物品就会随着用户头部的晃动而晃动,用户就不会将其认知为现实物品了。
内置式位置追踪技术开发难度很大,它对算法和硬件运算能力的要求很高,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技术只是运用在要求较低的扫地机器人和无人机设备上。
很多评论HoloLens的人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设备较小的视场角问题上,但AR并不是VR,视场角对于HoloLens这种设备来说并不是关键因素。也许HoloLens太过流畅的体验让他们甚至没能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点的技术难度到底有多大。电池受限,芯片功耗受限,戴上这样的设备,你却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动,虚拟显示屏始终固定在墙壁上,没有一丝晃动。这样的感受是很神奇的,从原理上来说它并不是全息,但它的确无愧于全息头盔之名。
其他能够实现同等体验的厂商无一例外使用了外置式追踪技术,例如和,而同样号称内置式追踪的Meta实际上并不能做到纹丝不动。至于Magic Leap,鉴于他们并没有放出实际的产品,在这里我们也不好妄加评论。
当然,即使是HoloLens,其追踪能力的鲁棒性(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光照条件下提供一致的追踪性能)仍然是值得商榷的。毕竟绝大部分人在体验HoloLens时都是处在布局和光照相似的室内环境。
HoloLens作为一款概念性产品,自然也是有着各种缺点。尽管其位置追踪能力很出色,它的手势识别却显得相当笨拙,同时其视场角的确比较小(关于这一点原因小编有所了解,主要是目前的显示器无法提供更高像素密度和更高的亮度,如果扩大视场角,例如Meta2,HoloLens显示出的图像就会非常淡,看不清楚)。
内置式位置追踪并不仅仅是AR设备的关键技术,它同时也影响着移动VR设备的未来。如果像Gear VR这样的设备能够拥有HoloLens的追踪技术,我们就能体验到不受“线”制的VR体验了(当然画质会比较差)。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 都市减压神器 《冥想引导VR》登录主流VR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都市人的压力也变得比以前要大。隔间忍者工作室就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开发了《冥想引导VR(Guided Meditation VR)》。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这个VR应用的作用就是引导你进入冥想状态,放松身心。...
- 都市减压神器 《冥想引导VR》登录主流VR平台
- “We are hoping.”《暗黑之魂VR》或将在2017年推出
- 又一个粉丝自制 DOOM3支持Vive及房间级VR
- EA学老任,粉丝自制VR版《红警》已被取缔